精彩小说尽在香花书馆!手机版

香花书馆 > 言情小说 > 沪上双影:烽火照同舟

沪上双影:烽火照同舟

圆圆滚滚滚 著

言情小说连载

小说《沪上双影:烽火照同舟大神“圆圆滚滚滚”将沈亦臻苏曼卿作为书中的主人全文主要讲述了:1927至1937年的上租界霓虹与华界硝烟交成了浮华下藏着血色的“孤岛”。沪江大学女生苏曼怀揣书香世家的清高与对父亲的牵从莎士比亚的诗篇里走却在反帝游行中目睹同胞受难、洋人冷终在《新青年》的墨香与战友的鲜血里觉扛起翻译情报的责任美归来的实业家沈亦以申新纺织厂为一边在商海与洋行、日商周一边悄悄将棉布送向苏左手银戒承载着战友的遗两人因罢工事件初又在赈灾棚里渐生情却因沈亦臻的秘密身份、苏曼卿对“赤色运动”的戒屡屡在误解中疏离帮大佬赵三爷在灰色地带守着家国底日谍山口惠子的毒蛇獠牙步步紧学生领袖林晚秋的牺牲更是击碎幻当淞沪抗战的炮火临苏曼卿终于读懂沈亦臻沉默背后的担两人携手与赵三爷等力量并在风暴前夕的上以血肉之躯护持抗日物用理想与生在尘烟里写下属于乱世的抗争篇

主角:沈亦臻,苏曼卿   更新:2025-09-27 15:13:1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民国十六年(1927年)深秋,上海法租界的霞飞路东段飘着绵密冷雨,青石板路被浇得油亮,倒映着沿街煤气灯昏黄的光晕与西式洋房尖顶的剪影。

苏曼卿撑着一把竹骨黑布伞,校服裙摆沾了泥点也顾不上拂,指尖紧紧攥着半张揉得发皱的信纸——那是三天前匿名送到沪江大学收发室的,只写了“父在老西门旧巷,速寻”七个字,字迹潦草却带着父亲苏明远惯有的竖弯钩笔锋。

她从租界西区的校舍赶来,越往东走,洋房渐渐变成了夹在石库门之间的窄巷,雨丝顺着斑驳的砖墙往下淌,混着煤炉烟味与小贩叫卖糖粥的吆喝声。

路过一家挂着“王记裁缝铺”木牌的门面时,檐角的雨珠正巧滴在她手背上,冰凉的触感让她猛地驻足——去年此时,父亲还在这里给她改过年的夹袄,如今铺子门板紧闭,门环上积了层薄灰,只墙角青苔长得愈发旺盛。

“这位小姐,躲躲雨吧?”

巷口烟纸店的老板娘探出头,裹着藏青土布围裙,“这雨下透了,老西门那边乱得很,昨天还有穿黑制服的人查户口呢。”

苏曼卿勉强笑了笑,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枚银元:“麻烦您给我杯热水,再问问……最近见过一个戴圆框眼镜、常穿青布长衫的先生吗?

约莫西十岁,左眉角有颗痣。”

那是父亲最显眼的模样,自去年西一二事变后,他因在《申报》发表抨击时局的文章被通缉,便从此没了音讯。

老板娘接过银元,往搪瓷杯里倒热水的手顿了顿,压低声音:“前天后半夜,好像有个这样的人往‘哑巴弄’去了,身边还跟着个挑担子的脚夫。

不过你可别去打听,那弄堂里住的都是租界巡捕的远亲,眼杂得很。”

热水的温度透过杯壁传到掌心,苏曼卿却觉得心口发紧。

她谢过老板娘,撑伞拐进通往哑巴弄的小巷,雨势渐大,打在伞面上噼啪作响,掩盖了她的脚步声。

弄堂深处第三间石库门的门楣上,贴着一张褪色的“福”字,门缝里漏出一点微弱的油灯光——就在这时,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穿灰布短打的少年端着铜盆出来倒水,见了苏曼卿,猛地缩回了手,铜盆“哐当”一声砸在地上,水溅了满地。

“你是谁?”

少年的声音带着怯意,却下意识地挡在了门前。

苏曼卿心跳得飞快,她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父亲常戴的玛瑙纽扣,递过去:“我找苏明远先生,这是他的东西。”

少年盯着纽扣看了几秒,突然回头朝屋里喊:“先生!

有位小姐找您!”

话音刚落,屋里的油灯突然灭了,紧接着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苏曼卿攥紧伞柄,目光死死盯着那扇门,雨水顺着她的发梢滴进衣领,冰凉刺骨,却抵不过心底的滚烫——她几乎能确定,父亲就在里面。

可就在门即将再次打开的瞬间,远处突然传来了巡捕的哨子声,夹杂着“查户口”的吆喝。

屋里的脚步声戛然而止,少年急得满脸通红,对苏曼卿摆手:“你快走吧!

先生说现在不能见你,让你回学校好好读书,别再来这儿了!”

哨子声越来越近,苏曼卿看着紧闭的石库门,眼眶瞬间红了。

她知道父亲是怕连累她,只能咬着唇,把纽扣塞回少年手里:“请你告诉他,我一切都好,让他保重。”

说完,她转身快步跑出弄堂,伞被风吹得翻了边,雨水打湿了她的头发和校服,却没回头——她怕一回头,就再也挪不动脚步。

冷雨依旧笼罩着沪上租界,青石板路上的水洼里,煤气灯的光晕晃得人眼晕。

苏曼卿站在霞飞路与华界的交界处,望着对面华界街头巡逻的军警,攥着那半张信纸的手指微微发白。

她知道,父亲的踪迹虽己初现,可这条寻父之路,早己和这动荡的时局缠在了一起,往后的每一步,都不会再像从前在校园里读书那般安稳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