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香花书馆!手机版

香花书馆 > > 苏文渊李忠《寒门令:知县掌县记》最新章节阅读_(苏文渊李忠)热门小说

苏文渊李忠《寒门令:知县掌县记》最新章节阅读_(苏文渊李忠)热门小说

落叶听峰 著

军事历史完结

小编推荐小说《寒门令:知县掌县记》,主角苏文渊李忠情绪饱满,该小说精彩片段非常火爆,一起看看这本小说吧:架空明中期,青州青溪县土地兼并严重,粮荒匪患频发,百姓苦不堪言。寒门进士{苏文渊}考中后,受命赴青溪任县令,初到便直面饿殍遍野的惨状,还遭遇知府周鹤年与地方豪强的刁难。 他身负“预判政策民生效果”的能力,从兴修水利、推广新粮种起步,一步步破解粮荒困局;又组建民团,平定肆虐的匪患。当地乡绅之女林晚卿,欣赏其抱负,以家族资源助力他发展桑蚕、瓷器等产业,盘活地方经济。 苏文渊在改革路上,屡次遭周鹤年打压、豪强阻挠,却凭借智谋与百姓支持一一化解,最终扳倒贪腐势力,将青溪从贫困县打造成富庶之地,也赢得朝廷重用,开启更广阔的仕途。

主角:苏文渊,李忠   更新:2025-10-06 22:49:1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天刚蒙蒙亮,青溪县城还裹在一层薄雾里,县衙后院的鸡就叫了起来。

苏文渊一夜没睡安稳,听见鸡啼便立刻起身,简单洗漱后,换上了一身藏青色的七品县令常服——虽没有蟒袍玉带的华贵,却也衬得他身姿挺拔,眉宇间带着几分刚正。

他刚走出房门,就见主簿李忠提着一个食盒站在院门口,脸上堆着恭敬的笑:“苏大人,您起得真早。

下官让人准备了些早饭,您先垫垫肚子,等会儿召集吏员议事,也有精神。”

苏文渊接过食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两个白面馒头、一碟咸菜,还有一碗稀粥,虽简单,却比昨日流民吃的树皮窝头强上百倍。

他心里掠过一丝复杂——县衙里的吏员尚且能吃上白面馒头,城外的百姓却在挨饿,这其中的差距,更印证了李忠昨日所言非虚。

“多谢李主簿费心。”

苏文渊拿出一个馒头,递回给李忠,“我一个人吃不了这么多,李主簿也趁热吃吧。

对了,召集吏员的事,安排得怎么样了?

何时能议事?”

李忠愣了一下,连忙摆手:“大人,这可使不得,下官怎敢吃大人的早饭。”

见苏文渊态度坚决,才接过馒头,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下官己经让人去通知了,县丞王大人、典史刘大人,还有各房的吏员,应该很快就到,议事的地点就设在前院的公堂,大人随下官过去便是。”

苏文渊点点头,一边吃着馒头,一边跟着李忠朝着前院走去。

公堂依旧是破败模样,堂前的“明镜高悬”匾额掉了漆,边角还裂了一道缝,堂下的几排椅子东倒西歪,显然许久没有好好打理过。

两人刚在公堂两侧坐下,吏员们就陆续到了。

为首的是一个穿着青色官服、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脸上带着几分倨傲,走路时肚子一颠一颠的,正是青溪县丞王坤。

他身后跟着典史刘默,还有户房、吏房、刑房的几个吏员,大多神色倦怠,甚至有人打着哈欠,显然没把这次议事放在心上。

“苏大人,下官王坤,见过大人。”

王坤躬身行礼,语气里却没多少恭敬,眼神扫过苏文渊时,还带着几分审视——在他看来,苏文渊不过是个刚出京城的毛头小子,没什么地方治理经验,用不了多久,就会被青溪的复杂局势磨平棱角,乖乖听从他这个“老青溪”的安排。

其他吏员也跟着行礼,声音参差不齐,透着几分敷衍。

苏文渊压下心里的不适,语气严肃:“诸位不必多礼,今日召集大家前来,主要是为了青溪的粮荒之事。

我昨日刚到青溪,便见流民遍地,百姓饥寒交迫,此事刻不容缓,需立刻商议应对之策。”

他话音刚落,公堂下就安静了下来。

吏员们你看我、我看你,没人说话,只有王坤端起桌上的茶碗,慢悠悠地喝了一口,才开口说道:“苏大人有所不知,青溪的粮荒,是天灾所致,今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就算我们想办法,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天灾固然是原因,但朝廷下拨的救灾粮,为何迟迟不到位?”

苏文渊目光落在户房吏员张全身上,“张吏员,户房掌管粮草户籍,你来说说,朝廷下拨的救灾粮,到底到了多少?

现在存放在哪里?

发放了多少给百姓?”

张全被点到名,身子一僵,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偷偷看了一眼王坤,才支支吾吾地说:“回……回大人,朝廷下拨的救灾粮,总共应该有五千石,可……可只到了一千五百石,其余的……其余的在路上被土匪劫了,现在剩下的粮食,存放在县城的官粮库里,己经发放了五百石给百姓,剩下的一千石,下官不敢再发,怕后续没有粮食应急。”

“被土匪劫了?”

苏文渊皱紧眉头,追问下去,“何时被劫的?

在什么地方被劫的?

护送的兵力有多少?

可有上报青州府?

府里有何回复?”

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张全满头大汗,他根本答不上来,只能不停地搓着手,眼神慌乱:“这……这下官也不清楚,是之前的县令大人处理的,下官只是接手了账本,具体情况,您还是问王县丞吧,王县丞当时参与了此事。”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王坤身上。

王坤放下茶碗,脸色沉了下来,语气带着几分不满:“苏大人,何必揪着这些细节不放?

救灾粮被劫,己是事实,就算查清楚了,粮食也拿不回来。

现在当务之急,是想办法筹集粮食,而不是追究过去的事。

再说,没有青州府的手令,我们也不能随便核查官粮库,更不能去查乡绅的粮仓,万一惊扰了乡绅,惹得他们不满,不再借给县衙粮食,那青溪的百姓,才真的没活路了。”

“核查粮仓,是为了查清粮食的去向,给百姓一个交代,怎么能说是‘揪着细节不放’?”

苏文渊语气坚定,“若真如张吏员所说,只有一千石粮食,为何我昨日进城时,看到几家粮铺还在卖粮,而且价格高得离谱?

若官粮库的粮食不够,为何不向乡绅借粮,反而任由他们囤积居奇,哄抬粮价?”

王坤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过了好一会儿,才强辩道:“苏大人初来乍到,不懂青溪的情况!

那些乡绅,大多与青州府的大人有交情,尤其是张家和赵家,张万贯是周知府的亲家,赵德昌是周知府的门生,我们根本得罪不起!

向他们借粮,他们不仅不会借,还会反过来为难县衙,到时候别说解决粮荒,恐怕我们这些当差的,都要丢了乌纱帽!”

“为官一任,是为了造福百姓,不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苏文渊猛地一拍桌案,声音提高了几分,“就算他们是知府的亲家门生,只要他们囤积居奇,私藏救灾粮,就必须核查!

今日,我就要去官粮库核查粮食,再去乡绅的粮仓查看,若真有私藏救灾粮的情况,定要严惩不贷!”

公堂下的吏员们都被苏文渊的气势震慑住了,没人敢说话。

王坤脸色铁青,他没想到苏文渊这么强硬,根本不给他面子,也不顾及周鹤年的威慑。

他咬了咬牙,语气带着威胁:“苏大人,你可想好了!

没有青州府的手令,你擅自核查官粮库和乡绅粮仓,就是违抗上级命令,到时候周知府怪罪下来,你担得起责任吗?”

“我是青溪县令,负责青溪的百姓安危,只要能救百姓,就算担责任,我也认了!”

苏文渊站起身,目光扫过堂下的吏员,“李主簿,张吏员,你们随我去官粮库,其他人留在县衙待命,若有百姓前来求助,务必妥善接待。”

李忠连忙站起身:“下官遵命!”

张全却犹豫了,偷偷看了一眼王坤,不敢动。

“张吏员,你敢违抗我的命令?”

苏文渊眼神锐利地盯着张全。

张全身子一颤,连忙说道:“下官……下官遵命!”

王坤见苏文渊态度坚决,知道拦不住,便冷笑着说:“好!

苏大人既然执意要去,下官也不拦着!

但丑话说在前头,若是出了什么事,可与下官无关!”

苏文渊没理会王坤的冷嘲热讽,带着李忠和张全,朝着官粮库走去。

官粮库位于县城西侧,靠近城墙,周围有一圈矮墙,门口站着两个穿着兵服的兵丁,手里端着步枪,却无精打采地靠在墙上,看到苏文渊等人走来,也只是抬了抬头,没有起身。

“我是青溪县令苏文渊,奉命前来核查官粮库的粮食,开门!”

苏文渊拿出县令印信,递到兵丁面前。

为首的兵丁接过印信,看了一眼,却没有开门,反而皱起眉头:“苏大人?

我们没接到周知府的手令,只认手令不认县令,没有手令,不能开门!”

“放肆!”

苏文渊脸色一沉,“我是青溪县令,掌管青溪一应事务,核查官粮库,是我的职责,何须青州府的手令?

你们再不开门,就是违抗县令命令,按律当斩!”

那兵丁却丝毫不惧,反而挺首了身子,语气嚣张:“苏大人,您别吓唬我们!

我们是奉周知府的命令看守粮库的,就算您是县令,没有手令,也不能开门!

您要是执意要进,就先过了我们这关!”

说完,两个兵丁都举起了步枪,枪口对准了苏文渊等人。

李忠连忙拉了拉苏文渊的衣角,压低声音说:“大人,算了吧,这些兵丁是周知府派来的,根本不听我们的,硬闯的话,恐怕会出事。”

张全也跟着点头:“大人,王县丞说得对,没有手令,我们根本进不去,还是先回去,从长计议吧。”

苏文渊看着眼前嚣张的兵丁,又看了看紧闭的粮库大门,心里又气又急。

他知道,这些兵丁之所以敢违抗他的命令,就是因为背后有周鹤年撑腰,他们根本没把他这个七品县令放在眼里。

他在心里默默预判——官粮库的粮食,恐怕根本不是被土匪劫了,而是被周鹤年和王坤等人私分了,这些兵丁看守粮库,就是为了掩盖真相。

若是不能进入粮库,拿不到证据,就无法揭穿他们的阴谋,更无法解决粮荒。

“你们真的不开门?”

苏文渊语气冰冷,眼神锐利地盯着兵丁。

那兵丁梗着脖子:“没有手令,就是不开!”

苏文渊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怒火。

他知道,现在硬闯肯定不行,这些兵丁有枪,一旦发生冲突,他和李忠、张全根本不是对手,反而会被他们抓住把柄,诬陷他“擅闯粮库,意图谋反”。

“好,我今天不闯。”

苏文渊收回印信,语气平静,“但我把话放在这里,官粮库是朝廷的粮库,里面的粮食是百姓的救命粮,你们今日阻拦我核查,若是后续百姓因为缺粮饿死,你们和背后指使你们的人,都难辞其咎!”

说完,他转身看向李忠和张全:“我们走,回县衙!”

三人转身离开,身后传来兵丁的嗤笑声:“还县令呢,还不是被我们吓走了……”苏文渊脚步一顿,拳头紧紧攥起,指甲嵌进掌心,传来一阵刺痛,却让他更加清醒——青溪的问题,远比他想象中复杂,周鹤年的势力,己经渗透到了青溪的各个角落,从县衙吏员到粮库兵丁,都有他的人。

想要查清粮荒真相,解决百姓的困境,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回到县衙,王坤早己在公堂等候,见苏文渊等人空手而归,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苏大人,我说过,没有周知府的手令,你根本进不去粮库吧?

现在知道青溪的情况了?

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

苏文渊没有理会王坤的嘲讽,走到公堂中央,语气严肃地说:“今日核查粮库受阻,说明粮荒背后,确实有隐情。

从今日起,李主簿负责统计青溪的流民数量和百姓缺粮情况,每日向我汇报;张吏员负责整理官粮库的所有账本,包括历年的粮食收支记录,尤其是今年救灾粮的相关账目,务必仔细核对,不能遗漏任何细节;王县丞负责联系青州府,再次催要救灾粮,并将青溪的粮荒惨状详细上报,请求府里派援兵,加强县城的治安,防止流民闹事。”

他的语气不容置疑,王坤虽然不满,却也不敢公然违抗,只能不情不愿地应下:“下官遵命。”

待吏员们都散去后,公堂里只剩下苏文渊和李忠。

李忠看着苏文渊凝重的神色,叹了口气:“大人,您今日得罪了王县丞,又得罪了粮库的兵丁,他们肯定会把事情告诉周知府,周知府说不定很快就会来找您的麻烦,您一定要小心啊。”

“我知道。”

苏文渊点了点头,眼神却依旧坚定,“就算他们找我麻烦,我也不会退缩。

李主簿,你在青溪待了多年,熟悉当地的情况,你觉得,那些私藏救灾粮的乡绅,最有可能是谁?”

李忠犹豫了片刻,压低声音说:“大人,青溪最大的乡绅,就是城西的张万贯和城北的赵德昌,他们两家的粮仓最多,而且平日里就横行霸道,百姓们都敢怒不敢言。

昨日下官跟您说的,百姓传言救灾粮被乡绅私藏,大多就是指他们两家。

只是他们后台硬,我们根本查不动啊。”

苏文渊默默记下“张万贯”和“赵德昌”两个名字,心里有了初步的计划。

他知道,想要查清真相,不能只靠县衙的力量,还需要找到更多的证据,也需要赢得百姓的支持。

“李主簿,多谢你告知这些情况。”

苏文渊语气诚恳,“接下来的日子,还要辛苦你多帮我留意,有任何关于粮荒的消息,都要第一时间告诉我。”

“大人放心,下官定会尽力。”

李忠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公堂。

苏文渊独自坐在公堂里,看着堂前的“明镜高悬”匾额,心里暗暗发誓:不管前路有多艰难,不管面对多大的阻力,他都要查清粮荒真相,把被私藏的救灾粮找回来,让青溪的百姓,能吃上一口饱饭。

窗外的薄雾渐渐散去,阳光照进公堂,却没有多少暖意。

苏文渊知道,他在青溪的第一场硬仗,才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