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里弥漫着淡淡的松节油和旧纸张的气味,这是林未晞最熟悉的味道。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摊开的设计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从巴黎带回的,不只是一身风尘,还有一个酝酿了三个月的策展方案雏形——主题大胆而先锋,试图探讨数字时代下,实体艺术的“灵晕”消逝与重构。
她兴奋地拉着周屿,指尖在图纸上跳跃,讲解着每个区域的构想。
“你看这里,我打算用全息投影与实体雕塑对话,制造一种虚实之间的张力。
还有这个互动区,观众的情绪数据会被实时可视化,成为展品的一部分……”周屿听得认真,唇角始终噙着那抹令人如沐春风的微笑。
他频频点头,目光中满是欣赏。
然而,当林未晞讲到最关键的核心概念时,他微微倾身,修长的手指轻轻点在了图纸的某处。
“晞晞,这个想法非常棒,充满了生命力。”
他的开场白总是先给予肯定,如同温柔的抚慰,“不过……”林未晞的心,随着这个“不过”,微微悬起。
“你有没有考虑过,这种纯粹的‘虚拟’表达,可能会显得轻浮,缺乏时间的重量感?”
他的语气温和,像在探讨一个学术问题,“我记得顾老师在他的《文化符号的考古学隐喻》里提到,真正打动人心的艺术,其底层逻辑必须与历史的沉淀感相通。”
他顿了顿,观察着她的反应,继而自然地拿起铅笔,在图纸的空白处轻轻勾勒了几笔。
“或许,我们可以在这里,引入一些具象的、带有岁月痕迹的实物元素?
比如……一些残破的陶片,或者经过设计的仿古构件?
这样,整个空间的叙事层次会立刻丰满起来,也更符合……嗯,更趋于完美。”
更符合什么?
林未晞看着图纸上那几笔看似“画龙点睛”的线条,心口那股在接风宴上出现过的憋闷感,又隐隐浮现。
他说的每句话都很有道理,援引的顾怀瑾观点也无懈可击。
可为什么,经过他这番“完善”,她最初那个锋利、充满未来感的构想,仿佛被套上了一个古朴雅致的画框,虽然依旧美丽,却失掉了那份破茧而出的锐气?
她感觉自己精心培育的幼苗,正被一双无形的手,按照某个既定的“优秀盆景”标准,进行着精准的修剪。
“你觉得呢?”
周屿抬起头,眼神清澈而诚恳,充满了为她着想的期待,“我只是希望你的首个个展,能做到尽善尽美,经得起最苛刻眼光的审视。”
最苛刻的眼光……是指顾怀瑾那样的眼光吗?
林未晞垂下眼睑,目光落在自己的“灵感手账”上,那一页还画着昨晚那个小小的问号。
此刻,问号旁边,她下意识地写下了两个字:“重量?”
他总是在强调“历史的重量”、“时间的沉淀”。
仿佛没有那些古老的、厚重的东西作为注脚,她的创作就是轻飘的、不值一提的。
“你说得对,”她最终抬起眼,笑了笑,将图纸卷起,“我会再想想的。”
她没有首接接受,也没有拒绝。
周屿似乎很满意她的“从善如流”,温柔地揉了揉她的头发:“我的晞晞最棒了。
晚上想吃什么?
我给你做。”
他转身去厨房准备饮品,放在桌边的平板电脑因为动作亮起了屏幕。
背景依然是系统自带的风景图,但在屏幕角落,一个不起眼的文件夹图标上,似乎贴着一个极小的、形如罗马柱的加密软件标签。
林未晞的目光在那个标签上停留了一瞬。
她记得,周屿的所有电子设备,包括手机,都是对她完全开放的,密码甚至是她的生日。
唯独这个平板,他解释说是工作专用,存放着一些未发表的学术资料和学生的论文,需要保密。
一个对学生论文都如此谨慎的人,为什么会用一个需要额外加密软件的文件夹来存放它们?
那个小小的标签,像一枚冰冷的图钉,将她心中那个写着“重量?”
的疑问,牢牢地钉在了原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