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香花书馆!手机版

香花书馆 > > 这个朝廷不太对劲(顾云舟沈博文)在线阅读免费小说_完整版小说免费阅读这个朝廷不太对劲(顾云舟沈博文)

这个朝廷不太对劲(顾云舟沈博文)在线阅读免费小说_完整版小说免费阅读这个朝廷不太对劲(顾云舟沈博文)

血海魔岛的苗木困 著

其它小说完结

《这个朝廷不太对劲》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顾云舟沈博文,讲述了​企业管理大师顾云舟,一觉醒来,成了大虞王朝翰林院一个毫不起眼的小编修。本想就此躺平,享受古代的慢生活,却发现这个朝廷简直是个大型灾难现场:皇帝沉迷摸鱼,只想提前退休;武将们为“今天谁先出操”吵得不可开交;文官们则将“甩锅”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整个帝国,就像一个濒临破产的草台班子。 作为一个无法容忍低效的现代人,顾云舟忍无可忍。没有金手指,不懂权谋,他唯一的武器,就是脑子里那些“KPI考核”、“项目管理”和“团队建设”理论。从优化御膳房的送餐流程开始,他一步步将现代管理学引入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 面对一群奇葩同僚,顾云舟只想说:“陛下,微臣不想当宰相,只想推行一下绩效考核……顺便,麻烦各位把这份周报填一下。”这是一个靠现代管理学拯救古代王朝的搞笑故事。

主角:顾云舟,沈博文   更新:2025-09-24 18:10:1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试点项目启动的第一天,顾云舟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执行力。

他没有搞什么长篇大论的动员,只是制作了一张简单的表格,名为《明日午膳需求预报表》。

表格上列着姓名、部门(虽然都是编修厅的)、主食选择(米饭或馒头)以及备注栏。

傍晚时分,他拿着表格在编修厅走了一圈,请各位同僚填写。

起初,大家还有些不解和抵触。

“顾老弟,搞这么麻烦作甚?

不就是一顿饭吗?”

“就是,万一我明天想吃米饭,今天却填了馒头,岂不是不能改了?”

面对质疑,顾云舟只是微笑着解释:“诸位,这只是一个预报,旨在让御膳房提前准备。

若明日临时想换,只要备料充足,也非不可。

此举,只为让大家能在午时准时吃上热饭,别无他意。”

听到“准时”、“热饭”这两个关键词,大部分人的抵触情绪立刻消散了。

毕竟,没什么比饿肚子更实际的问题。

连一向爱挑刺的张端,也在嘟囔了两句“花里胡哨”之后,老老实实地在表格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顾云舟收齐表格,加上两个备用名额,亲自送到了掌院学士那里盖了印,再转交给司礼监相熟的小太监,并特意嘱咐,这是明日的单子。

第二天,奇迹发生了。

午时一到,编修厅的门被推开,内侍省的小太监们提着食盒,满面春风地走了进来。

“各位大人,午膳到啦!”

整个编修厅瞬间安静,随即爆发出压抑的惊呼。

“天呐!

今天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

“申时初的饭,午时就到了?

我不是在做梦吧!”

张端打开食盒,一股热气腾腾的饭菜香扑面而来。

他夹起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肉质软烂,汤汁浓郁,温度正好。

“是热的!

是热的!”

他激动得差点老泪纵横。

一时间,编修厅内赞不绝口。

所有人看向顾云舟的眼神,都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这个平日里不声不响的年轻人,竟然真的用一张古怪的图和一张表格,解决了困扰翰林院多年的“午膳老大难”问题。

顾云舟只是平静地吃着饭。

这在他看来,不过是供应链前端信息前置带来的必然结果,是项目管理中最基础的一环。

然而,他低估了这一微小改变所引发的蝴蝶效应。

首先找上门来的,是御膳房的掌事太监,刘公公。

这位刘公公捏着兰花指,笑得满脸褶子:“哎呀,是哪位顾大人?

咱家特来道谢。

托您的福,我们御膳房总算能喘口气了。

往日里一到午时,催命似的单子才来,做得手忙脚乱,还总被抱怨送晚了。

现在好了,提前有了准备,从容不迫,菜品的火候都更足了呢!”

顾云舟客气了几句,心里却在想,这其实是优化了生产计划,避免了“峰时压力”过载。

刘公公走后,麻烦也随之而来。

侍读学士沈博文将顾云舟叫进了值房,脸上带着一丝喜悦,又有一丝忧虑。

“云舟,你的法子果然有效!

今日掌院学士都夸我了,说我治下有方。”

沈博文先是肯定了顾云舟的功劳,随即话锋一转,“但是……方才司礼监的王公公派人来问话,问我们翰林院为何不按规矩办事,为何要提前一天上报。

我找了个由头搪塞过去了,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顾云舟心中了然。

任何流程的改变,都会触及相关利益方的旧有习惯。

“大人不必忧虑,”他从容道,“此事并非坏事。

司礼监问询,说明他们注意到了我们的改变。

我们只需将此举带来的好处——例如,让他们文书工作更有条理,避免了午时催促的混乱——向他们说明即可。

此乃双赢之举,他们没有理由反对。”

他这番话,又给沈博文吃了一颗定心丸。

可顾云舟和沈博文都没想到,真正的大麻烦,来自整个大虞王朝权力最高的地方——紫禁之巅。

建安帝,虞怀章,是个出了名的“摸鱼”皇帝。

他的人生信条是“无为而治”,说白了就是能不管的事尽量不管。

每日的上朝对他来说,就像一场不得不参加的、极其无聊的例会。

但今天,他破天荒地在用午膳时,发了脾气。

“这汤都凉了!

这鱼也冷了!

朕的午膳,为何总要等到申时才来?

御膳房都是干什么吃的!”

贴身太监总管陈洪连滚带爬地跪下:“陛下息怒!

这……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层层审批,实在快不起来啊……规矩规矩!

就知道拿规矩搪塞朕!”

建安帝把筷子一摔,更气了,“朕听说,翰林院那帮书呆子,今天午时就吃上热饭了?

怎么,他们的肚子比朕的还金贵?”

陈洪浑身一颤,连忙道:“奴才这就去查!”

一炷香后,陈洪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份报告,详细说明了翰林院午膳改革的来龙去脉,其中,“顾云舟”三个字和那张流程图的摹本,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建安帝拿起那张流程图,眼神从最初的不耐,渐渐变为惊奇,最后变成了一丝玩味。

“有意思……真有意思……”他喃喃自语,“一个翰林院的小小编修,不思钻研学问,反倒去琢磨送饭的流程?

还搞出这么个门道来。”

他看着图上那些清晰的节点和瓶颈分析,仿佛看到了整个帝国臃肿、低效的缩影。

每天早朝,文臣武将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天翻地覆,互相推诿扯皮,最后往往不了了之。

那些奏疏,写得天花乱坠,却没一个能像这张图一样,把问题说得如此简单明白。

“陈洪。”

“奴才在。”

“传朕旨意。”

建安帝懒洋洋地靠回龙椅,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宣翰林院编修,顾云舟,即刻觐见。”

……当一纸明黄的圣旨送到编修厅时,整个翰林院都炸了锅。

沈博文手脚冰凉,面如土色,嘴里念叨着:“完了完了,惹祸了,我就知道要出事……”张端和其他同僚则用一种看神仙(或者看倒霉蛋)的眼神看着顾云舟。

而顾云舟,作为事件的中心,手捧着那份还带着皇帝体温的圣旨,内心只有一句独白在回响:“不是吧……我就想优化个外卖系统,怎么还把CEO给招来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